2016.09.19

 

 

  在酒店內用早餐,除了饅頭與麵包外並不特別合胃口,所以草草結束,有吃飽就行了。不過倒是看到了一臺讓眼睛為之一亮的機器—插電的煎蛋機,非常方便、容易使用,好後悔沒先辦好淘寶把它淘回臺灣啊。用完早餐,我們便前往天津大學的建築學院。地圖上看似短短的距離,卻得走上十幾分鐘,突然意識到,當地人掛在嘴邊的:「拐個兒彎就到了!」對咱們臺灣人來說,不盡如此!或許這種走上一段路去做一件事,在土地遼闊的中國,是習以為常的事情。這是難以用臺灣人的習慣來衡量、已經內化在生活之中的不同尺度。

 

 

  天津大學的前身是北洋大學堂,是全中國的第一所大學。踏入諾大的校園內,才發現歷史的軌跡似乎不那麼明顯。靠近大門側的幾棟大樓,一些是新穎的現代建築,一些則與臺灣常有的校舍風格雷同。歷經戰火摧殘、整併與復校,好像失去了那股應該要有的古早味,或許是以北洋精神流傳下來了吧!

 

  我們走進大門,率先映入眼簾的是北洋大學堂的紀念碑,刻著北洋大學堂的元年—1895。沿著林蔭大道前進,流水貫穿其中,直覺想應是夜晚的情侶約會勝地吧!不過另一個想法是,或許走走就不小心跌入了水中了!水道旁也放置些小平臺,大概是作為一種停留點,或是當個活動小舞臺—夜晚乘著涼風,彈個吉他、唱唱歌,談笑風生。走過林蔭大道,來到了敬業湖,豁然開朗的視野,又創造出不同的變化。而浮在綠意之上、藍天之下,是天津林立的高樓群,這裡猶如熱鬧都市中著世外桃源般。矩形的敬業湖,將視覺軸線導向末端的建築學院,形成校園中的一條重要軸線。

 

 

  走著走著,不禁注意路邊懸掛的一幅幅標語,不愧為「口號的國度」!彷彿是歷史課本中讀到的、以前的臺灣,只是少了煙硝味。自己不知為何,總是不大喜歡口號這玩意兒,感覺都蘊含著想施予的某種意識形態,有種拘束感。

 

 

  每年盛會的舉辦場所—建築學院,這次工作坊的所有與會者,終於齊聚一堂。在一整天的研討會上,許多教授、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研究、專題。了解中國、臺灣教授們的不同研究方向與學術風格,也漸漸發現景觀和地理學的不同觀點,我想此刻才是這次工作坊真正的起點吧!兩個領域,皆跳脫不出空間探討,但依然有別:地理學注重人地關係以及不同的尺度;景觀則是運用許多的元素來連結人與物。

 

 

  午餐則是到學生餐廳用餐,我們點了一些沒吃過的東北麵食—玉米餅、香蔥雞蛋餅。乾乾的麵皮,意外地和燉牛肉的肉汁合拍,也算是個新鮮經驗。趁著午餐的空檔,利用時間逛了校園一圈,原來老舊校舍都藏在深處啊!門面總是光鮮亮麗。校園中,印象最深刻的是「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」。外表看起來像是荒廢多時的工業廢墟,被藤蔓植物所覆蓋。然而實際卻是融入這些花草樹木的綠意之中,植生牆軟化了方正、銳氣的建築物;裡頭的大水池,錦鯉悠游,閑靜之感油然而生,彷彿與世隔絕。若為文人墨客,我想靈感也會滔滔不絕吧。

 

  接著研討會之後,聆聽了中原大學與天津大學的團隊、在之前的工作坊成果發表,為風湖公園的參與式改造方案。看著一張張複雜的圖,才意識到,要完成一件設計案是多麼不容易。藉此機會,也多學習了一些新知識,對未來的路或許有所幫助。晚上則是歡迎晚宴,在晚宴中發現了兩件有趣的事情:第一,我們地理系大概是實察經驗豐富吧,直接就開動了,其他學校還愣在那尷尬著呢。第二,我們臺灣的教授們都好會喝酒啊!教授們出來繞了場,透過酒杯連結了彼此,這才漸漸地認識了其他學校的教授們。然而喝酒這項神奇的動作,一旦被起了頭,好像就難以停下來啦!

 

 

  晚宴過後,打車去了聞名的「五大道」。五大道之大,只能選擇幾條街,走走逛逛。五大道範圍內有許多的洋式樓房,是過去政商名流、重要人物的故居,因此頗具歷史意義。不過其實都大同小異,而且現在幾乎都作為民宅或餐廳使用,一般遊客難以入內參觀,個人對於遠方的新式大樓建築還較感興趣。至於位於五大道中心,是「民園體育場」,環狀的建築,在過去是座賽馬場,華麗的建築風格不難想像當時的富麗堂皇、名流雲集。現在則是作為民眾的運動場所,賽道變成操場跑道,中間則設置了下沉式的廣場,許多民眾席地而坐,閒談、野餐、賞月。我想這是一個好的歷史建築融入現代生活的再利用案例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mengsi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